English

丹青再写新华章

1998-05-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向军 我有话说

鲁迅美术学院这位历经一个甲子洗礼砥砺的艺术长者,迈向新世纪的步履矫健而匆匆。

1938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在延安联名发出倡导成立鲁迅艺术学院的《创立缘起》,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第一所艺术院校由是诞生。抗战胜利后,延安鲁艺迁往东北;1953年,以东北鲁艺美术部为基础组建成东北美术专科学校,建址于沈阳;1958年发展更名为鲁迅美术学院。

物换星移,薪尽火传。当年飘扬在黄河之滨、宝塔山下的中国新文艺大旗,如今仍高擎在鲁美人手中。这所具有革命传统的美术学府,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翻开了历史的新一页。

从鲁艺到鲁美:江山代有才人出

60载春秋凝聚着几代人的奋斗。延安鲁艺是鲁美人的骄傲。谈起学院的发展史,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42岁的院长韦尔申教授动情地说:鲁迅美术学院的历史上有两个大发展的时期。一个是延安鲁艺时期,当时一批富有才华的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鲁艺,以艺术为武器,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战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现代史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后,鲁美的艺术家们在五六十年代也创作出一大批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作品,不少当时初露锋芒的年轻人后来成为全国知名的画家,他们为学院后来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20年间,鲁美迎来了第二个艺术春天。学院由最初少数几个系与专业,发展成为今天的10个系、14个专业;建立了设计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两个二级学院和艺术教育创作研究中心,恢复重建了停办多年的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经过合理布局,学院形成了美术、设计、美术教育三大学科群。建院至今,学院已培养了6000余名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及留学生700多人。

当记者走进鲁美校园,看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新落成的综合教学主楼拔地而起;《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正在国内艺术院校中最大的、拥有6个展厅的美术馆展出;设计学科各系的师生在一排排电脑前进行专业设计……今天的鲁美,当之无愧是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高等美术学府。

从课堂到社会:一以贯之的立校之本

坚持为人民大众的方向,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鲁艺、鲁美的立校之本。延安时期的鲁艺师生,有许多人直接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今天,走向社会,让艺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在鲁美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鲁美常务副院长田奎玉教授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幅幅构思精巧的人民大会堂辽宁厅装修设计方案图。这项今年2月刚刚竣工的国内一流样板工程,是鲁美近年来设计并施工完成的诸多大型工程之一。田奎玉告诉记者,近年来,鲁美在教学改革中结合专业特点更多地考虑了教学与实践接轨,注重培养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学院于1993年成立了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工程总公司,设计学科各系也相应成立了一些设计工作室、设计事务所等,使教学、科研更紧密地与实践相结合,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教学思路目前已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既锻炼了师资队伍,也培养了一大批颇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优秀毕业生。

在环境艺术设计系,许多高年级学生的设计作业所达到的较高水准及较强的实用性令人叹服。正在进行沈阳北站金融开发区文化广场设计的系主任马克辛教授说:环艺系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搞小区绿化、景点设计,四年级就参与街路环境、城市广场、城市标识等设计,这使学生提高很快。近年来,他们参与了沈阳绿岛国际俱乐部、沈阳市太原街及中街步行街、南戴河游乐城等众多大型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与施工。省、市政府每有大工程项目上马,总要先找鲁美的专家咨询。鲁美参与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进一步扩大了她在全国的知名度。

从人才到作品:心有灵珠笔出神

坚持深入生活,反映生活,反映时代;坚持重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创作;坚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始终是鲁美艺术创作的最主要特色。建国以来,鲁美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可以代表国家水准的传世佳作。五六十年代北京农展馆的组雕,以及《八女投江》、《瓦岗军分粮》、《黄巢进长安》、《我要读书》、《早春》等作品,至今不失其艺术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鲁美人才辈出。在中国文联评选的全国唯一的美术界“世纪之星”赵奇教授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生民·1885·旧金山、黄遵宪与华工》、《京张铁路:詹天佑和修筑它的人们》等画出了那个时代民族形象的撼人心魄的力作。今年44岁的赵奇1975年入鲁美,1978年毕业留校任教,30出头就和许多老先生一起评上副教授,现晋升教授也好多年了。他感慨地说:是鲁美的艺术环境、传统和名师的培养使我有了今天的艺术成就。

在近20年里,在一系列国家级重要展览上,鲁美作品入选率和获奖率均居前列。原鲁美院长宋惠民教授自豪地谈起被美术界传为美谈的油画“鲁美现象”:近年来油画系的创作异军突起,连续多人多次在全国重要展览中获奖。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上,鲁美人摘取了油画唯一的一枚金牌及两枚银牌还有铜牌,震动了美术界。一个画种,一个学院,一次美展获得如此多的奖牌,实属罕见。

从艺术到精神: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鲁美人始终不忘鲁艺的两条革命传统:一是适应人民和时代要求的社会责任感;二是追求精神产品深刻性与感染力的创作态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他们当仁不让地创作出大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

鲁美党委书记张晨介绍说:在中宣部首批公布的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鲁美参与设计、施工、创作的就有8个,其中包括毛主席纪念堂的毛主席塑像(合作)、周恩来纪念馆的周恩来塑像、抚顺雷锋纪念馆的雷锋塑像、辽沈战役纪念馆和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全景画《攻克锦州》与《清川江战役》等等。这些集体创作的作品既显示了鲁美在大型艺术创作方面具有全国领先的实力,也展示了鲁美艺术家们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内涵。

鲁美师生创作了大量城市雕塑和壁画,美化着生活环境,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原雕塑系主任田金铎教授告诉记者:在北京西客站站前广场雕塑项目招标中,鲁美雕塑系中青年教师设计的《国风》在全国60余件送选方案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并获得唯一的一等奖。在庆祝香港回归的活动中,《国风》还被选为辽宁省政府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物。交谈中记者忽有所悟:自己也目睹过田金铎本人的青铜雕塑《走向世界》。这一获得国际奥委会“体育和艺术”奖等多项殊荣的雕塑现矗立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门前。而雕塑系创作的许多城雕作品也都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在采访中,记者接触到的师生都说近年鲁美的大发展得益于有一个有干劲、有魄力、务实创新的好班子。许多院、系领导全身心地投入到学院的事业发展上,不计报酬,忘我工作,使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校园面貌全面改观。正是这样的院、系领导班子,带领鲁美师生走向新世纪,续写新篇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